户籍改革方案年前落定 房地产主导增长待改变
导读: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(简称《建议》)明确指出,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,深化户籍制度改革,并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。徐绍史也表示,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到2020年,户籍人口达到45%,这意味着,每年城镇化率将提升一个百分点,一千多万人落户。
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,未来必须减少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,增加服务业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。可以预期,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之后,旅游业、医疗卫生、传媒出版等服务业的生产和消费都会有大幅提高。
“过去粗放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不可持续。”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指出,过去城镇化发展模式,是由地方政府与企业家双重推动,导致部分地区房地产过热,出现严重的结构性过剩。
李铁表示,在很多三四线城市,包括部分二线城市,都出现房地产过热现象。2014年以来,由于过去集中发展,这些城市房地产库存严重积压。与此同时,因为存量房的积压,有的城市甚至一亩土地也未能卖出,这也使严重依赖土地的地方政府财政大幅收缩,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。上述现象均表明,在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下,以房地产为主导的增长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。
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则指出,在去房地产背景下,注重协调发展,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是“十三五”的重点。“过去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,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,但跑过一定路程后,就要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,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显现,一系列社会矛盾会加深。”他说。
《建议》提出坚持协调发展,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。即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,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,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,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。
挖潜 户改红利提升经济发展潜力
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表示,人口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,改善资源配置,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,而其关键在于户籍改革带来的红利。他预计,若户籍制度改革充分成功将可以提高1%至2%的潜在增长率。
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法律事务委员会秘书长康俊亮在接受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采访时也表示,人口城镇化是未来经济发展潜力所在。
康俊亮认为,中国城镇化水平去年按照常住人口,达到了54.77%,按照户籍人口,则还不到37%。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一般都在70%以上,因此我国城镇化还将持续较快推进,今后还有大量的城镇人口持续增加,带来的住房、汽车等各种基本生活消费品的需求市场巨大。
徐绍史也表示,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到2020年,户籍人口达到45%,这意味着,每年城镇化率将提升一个百分点,一千多万人落户。
中国(海南)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也认为,“十三五”中国城镇化趋势是从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型。2013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6%,还有相当大的空间。只要户籍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制度加快,人口城镇化规模达到50%以上将带来巨大的潜力。
李铁表示,农村还蕴含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潜力。“劳动力过剩是长期趋势。”他说,“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劳动被统计为城镇人口2.5亿人,大概有10至15年的劳动剩余期被闲置了。16至45岁是最佳的劳动年龄,到45岁基本就返乡了,可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劳动就业黄金期是25至54岁,如果提高到60岁,还有15年的劳动时间可释放,再乘以2.5亿人口,我们会有多少时间,能折算成多少劳动力?没有人算过。所以,从劳动剩余时间就说明,我们的劳动力还是过剩了。”
(来源: 作者:)
相关阅读 房产
热点资讯
- ·10月房价大涨的城市 有你的家乡吗
- ·二三线楼市库存压力大 地方或出台几大政策
- ·中国正式进入负利率时代 楼市或成最大受益者
- ·三季度北上广深豪宅成交激增 房企加码一线城市
- ·楼市库存压顶 多地救市政策密集出台加快去化
- ·央行再度量化宽松 业内分析房价是否再度暴涨
- ·房地产短周期复苏 长期有望平稳发展
- ·楼市回暖土地市场火暴 20家房企拿地达328.34亿
- ·楼市全面复苏?人民大学最新报告称库存高致复苏乏力
- ·投资增速连续20个月下滑 房地产上下游均承压